沼液循環再利用 沼氣發電新價值
鼓勵畜牧場及農民響應資源化政策
沼液沼渣施灌示範農地推廣獎勵活動成功
畜牧場須於114年底前完成資源化再利用措施申請
農牧媒合,農田GO省錢
沼液沼渣資源化 雲林超越600場
沼液沼渣施灌車隊 協助糞尿再利用
畜牧糞尿資源化農業循環邁入新價值
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創意活動
簡 介 本場位於崙背鄉,全場飼養規模為養牛214頭,另闢設專屬牛的運動場,保持牛隻健康,廢水處理設施為密閉式厭氧槽,並設置沼氣收集桶,每天產生廢水量約15CMD。 推動歷程 場主蔡先生於106年經環保局至牧場宣導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後,便表明有意參與,並簽署自有土地合作同意書,本場為雲林縣第一家密閉式厭氧槽取得核定之場家,核定施灌量每年達5,475公噸,為沼液沼渣全量施灌之場家,施灌於2.46公頃之狼尾草田。 成果展現 本場因牧草田即在畜舍旁邊,因此使用管線施灌,每天僅需把更換管線位置到另一排牧草溝,即可進行施灌,頻率約一天一溝,省去人工施肥的時間與力氣,並在施灌後發現,長期施用沼液沼渣有利於土壤的改善,進而提高牧草的產量與品質,其收成的次數亦較施用化學肥料多1~2次。
More簡 介 本場位於雲林縣土庫鎮,屬於一貫式專業養豬場,飼養規模為3,900頭,每天產生廢水量約52 CMD。 推動歷程 場主於105年2月參加「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之宣導說明會後,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政策,因此開始主動拜訪鄰近農戶,說明改用沼液替代化學肥料的好處,在辛苦奔波及遊說下得到45位農民響應並簽署合作同意書,簽訂105筆農地,面積達21.0421 公頃,每年施灌量為9,351.4公噸,並於同年11月取得核定函,由於施灌成效良好,於107年新增施灌農地,讓更多的肥水能回歸農田,減少河川污染。 成果展現 場主於取得核定後隨即進行配管作業,種植玉米之農民在施灌後發現: 追肥時施灌沼液,長出來的雄花飽滿,使授粉完全。 由於沼液氮肥高,於生長時的葉面也較肥厚,莖部較粗梗健康。 收成的玉米漂亮飽滿。 產量增加約一至二成。 口感優。
More簡 介 本場位於水林鄉,全場飼養規模為2,930頭,並以高床式養殖,每天產生廢水量約58.6CMD,目前規劃擴場中, 並將收集之沼氣純化後進行發電。 推動歷程 場主年紀輕輕對於畜牧產業相當感興趣,開始養豬後,亦重視環保議題,踴躍參與沼液施灌與沼氣發電,並自費修繕更新紅泥沼氣袋,又因本身為農家子弟,了解作物所需的肥分可從畜牧糞尿裡獲得,對農作物的好處很多,因此即使自家農地遠在3公里外的鄉鎮,亦簽署同意書配合政策辦理此計畫。 成果展現 本場於106年12月取得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核定函,每年可施灌348.5公噸之沼液,於總計2.4474公頃之花生與水稻田。 以水稻計算:一分地一期約可省下1包台肥5號,以本場總施灌面積計算,1包化學肥料360元,每年約可節省17,620元的化學肥料支出。 另場主為方便載運沼液至施灌農地,自行訂製槽車,更與鄰近畜牧場簽訂施灌車隊同意書,車輛可協助載運施灌,提升施灌意願。
More簡 介 本場位於二崙鄉大庄村,屬於一貫式專業養豬場,全場飼養規模為7,850頭,並受託處理三久(一)牧場、三久(二)牧場、三久(三)牧場、三久(A)畜牧場等四場廢水,共計15,850頭,每天產生廢水量約300 CMD。 推動歷程 洪董事長於創業時,即提倡對環境友善、重視養豬場防疫問題並將產業推動永續發展做為經營之理念,因此十分認同環保署推動之「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之政策,相信若能以友善大地做為出發點,將可創造土地、環境及養豬農民三贏的局面。 陸續得到16位農民的響應並簽署合作同意書,於105年9月取得核定函,施灌作物涵蓋大蒜、地瓜、花生及菠菜等6種作物,施灌面積達9.9771公頃,施灌量每年5,226.4公噸,由於施灌成效極佳,於107年申請新增9筆農地,總施灌面積達12.66公頃,施灌量每年達6,610.8公噸。 成果展現 經過這兩年施灌,農民將施灌沼液與使用化學肥料進行比較,發現成效良好,很多農民陸續來觀摩怎麼使用。以地瓜為例,地瓜施灌後生長良好,地瓜葉較大片地瓜的形體也較光滑,甜度較高且幾乎完全看不到病蟲害等優點。
More簡 介 由德國慕尼黑大學微生物學博士陳永雄夫婦創立,係一座設備現代化之一貫養豬場,秉持科學化的管理及自然友善和綠色的環境下提供安全、衛生、優質的豬肉。 飼養規模為1萬4,300頭,豬舍採用負壓水簾豬舍控溫及高床設計,並播放音樂讓豬隻在心情愉悅的環境中成長,豬仔每天吃新鮮自製優格長大,增加豬隻腸道益生菌的數量,減少罹病的機會,此外本場飼料無額外添加銅、鋅等重金屬,因此沼液本身之重金屬(銅、鋅含量)不高。 推動歷程 該場為減少廢水排放,已將部分污水進行場內回收使用,並在環保局的輔導及鄰近農民踴躍的參與下,於106年7月取得核定函,成為全國第一家取得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全量施灌之養豬場。 施灌作物包含水稻、高麗菜、玉米、芋頭、酪梨、辣椒及南瓜等7種經濟作物,共計 7.7716公頃,另因施灌成效顯著,鄰近農民爭相前來尋求合作,該場於107年申請新增51筆施灌農地,總面積達20.2公頃。 成果展現 與畜牧場合作的農民詹學賢與曾仲義先生表示,使用沼液施灌後,效果非常不錯,稻仔結穗相當漂亮,芋頭、玉米生長茁壯;玉米果粒飽實圓滿, 收成多1~2成,也省下許多肥料費,又因為沼液裡氮素很高,對農作物或水果生長真的很好,希望其他農民也能一同踴躍參與。
More簡 介 本場位於斗南鎮,全場飼養約1,500頭的豬,廢水處理設施為三段式處理(固液分離、厭氧醱酵、好氧處理) ,每天產生廢水量約 26CMD。 推動歷程 本場為106年度環保局主動前往輔導之場家,經了解場主於先前即有意參與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但民間代辦公司不願協助辦理,直至環保局免費幫忙申請,才於106年12月順利取得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核定,可進行水稻、柑橘之施灌,每年約可施灌2,208. 95公噸之沼液,施灌面積為2.5558公頃,由於施灌成效極優,於107年為擴大施灌農地,率先提出新增農地之申請,共可施灌4.2 2公頃之農地,施灌量每年合計約為3,370公噸。 成果展現 與牧場合作的高姓農民表示,施灌沼液可以節省化肥及抽取地下水的成本,亦有利於改善土壤,進而提升柑橘和水稻的產量。場主認為這個政策對雙方幫助很大,對於沼液的灌溉有經驗後更可以分享讓更多農民知道,除了可以幫畜牧業者減少廢水排放 量,也可達到資源再利用,降低河川污染,且將肥水變黃金,真是一兼二顧。
More簡 介 林松藤畜牧場及松藤畜牧場係集美集團旗下之畜牧場,2場總飼養頭數8,634頭,廢水處理設施為三段式處理(固液分離、 厭氧醱酵、好氧處理),每天產生廢水量合計為198 CMD。 推動歷程 位於麥寮鄉的集美集團旗下有多家畜牧場,於105年3月環保局主動輔導下,集美集團代表林先生除了積極了解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並大力配合執行,並且與牧場旁農民簽署合作同意書, 林松藤畜牧場成為集美集團第一家正式加入沼液施灌行列的畜牧場,於107年4月通過肥分計畫後,旋即進行第一期作物試灌,成效頗佳,因此107年度松藤畜牧場也申請加入此行列。 成果展現 林松藤畜牧場之施灌作物為高麗菜,施灌面積2.2381公頃,每年可施灌量3,138公噸;松藤畜牧場於107年8月也取得施灌核 定,施灌作物為青割玉米。 通過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後,佈設管線供農民使用,與農民進行試灌,高麗菜以1:2比例混合施灌、青割玉米以 1 :1比例混合施灌,每樣作物都大豐收,施灌非常成功。 原本1分地需購買乾雞糞肥30包做為基肥使用,每包85元,以施灌面積2.2381公頃計算,在基肥時期即可省下約5萬7千 元的雞糞肥費用,後續追肥施灌5次,每次化學肥料及人工費用約2萬元,一年3期約可省下47萬元。
More簡 介 本牧場場主擁有忠美牧場與忠美牧場(二),均位於口湖鄉之乳牛場,合計飼養規模為380頭,畜舍使用高床式畜養以減少廢水量,每天產生廢水量共約38CMD。 推動歷程 該場本身即有種植牧草田,經環保局輔導後,場主認為肥分計畫除可減少畜牧場廢水排放外,亦可施灌於自家牧草田供牛隻食用及省去化學肥料費等優點,便將自有兩場牧場陸續提出申請,於105年11月陸續取得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之核可,全量施灌於牧草田,並配合牧草種植間距,自行訂製施灌槽車,成為本縣最早進行施灌之畜牧場之一。 成果展現 洪忠明先生身兼雙職,平時除為牧場負責人照顧牛隻外,另一身份為種植牧草之農民,在使用沼液沼渣施灌後發現,牧草收割期變短,原先牧草需要約70天才可收割,現在只要約50天就可收割,且牧草長的又大又漂亮,牛隻也更喜歡吃,連帶牛乳的產量與質量也有顯著的提升。
More簡 介 本場位於崙背鄉,為一乳牛場,全場飼養規模為214頭,廢水處理設施為三段式處理(固液分離、厭氧醱酵、 好氧處理) ,每天產生廢水量約12.8CMD。 推動歷程 場主戴傳恩先生於106年經環保局至牧場宣導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後,便主動聯繫環保局,並簽署土地合作同意書,申請施灌作物為狼尾草,施灌面積2.6219公頃,施灌量每年可達4672公噸,在環保局輔導及協助下完成計畫書,並於106年12月取得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之許可,為沼液沼渣全量施灌之場家。 成果展現 本場是以管線方式施灌,省去人工施肥的時間與力氣,對於畜牧場本身則省下「好氧設備的電費及水污費的 費用」;對於環境本身則減少空氣臭味及河川污染沼液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鉀等營已成分,是一種優質肥料,將收成之牧草又拿來餵養自家的牛隻,不僅省去化學肥料的費用,並可提高作物的產量及品質,這樣餵養牛隻的方式真安心,希望大家作陣來推動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讓「糞尿變黃金;永續再利用」。
More簡 介 位於土庫鎮,鑽研種豬飼養,各式獎狀擺滿整面牆,更曾榮獲福江獎,全場飼養規模為1,900 頭,每天產生廢水量約38CMD。 推動歷程 場主為達到法規要求厭氧天數10天以上及妥善收集沼氣等條件,自費約25萬元將場內污水設備沼氣袋汰舊換新,並於106年12月取得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計畫核定函,施灌農地面積約14.7公頃,施灌作物為水稻、大蒜,施灌量每年達 11,662.5公噸。 成果展現 呂姓農民原擔心施灌沼液會有肥傷,故先行以兩區農地進行比較,發現使用沼液施灌的水稻:稻穗較飽滿且長度多了約3公分,因此於收成時增加約2~4割稻穗的產量,後續擴大使用,把全部耕作的農地均改用沼液進行施灌。 場主為因應後續頻繁之施灌作業,申請購買槽車及貯存桶,以利後續施灌作業。
More